1985年我在医院当护士,一位重伤军人醒来第一句话竟然喊我妈妈

时间:2025-04-05 06:42:33 转载源:全球焦点网 作者:流云 点击:900次

我叫穆雨琦,1965年生于江苏南通,1983年南京医学院护理系毕业后,被分配到南京军区总医院工作。那是1985年的夏天,一场暴雨和一位特殊的病人,让我永远记住了那段岁月。七月的南京,闷热潮湿。我在烧伤科担任护士已经两年,每天和消毒水、纱布打交道。那天深夜,急诊科送来一位重度烧伤的军人。从随行文件看,他叫费长明,1963年生,是某工程兵部队的上士班长。事情的起因是一场危险品库房的火灾。当时,费长明带领战士在执行一项军工物资转运任务。突如其来的电路短路引发了火灾,他带领几名战士冲进火场抢救重要物资。最后一批物资转移时,库房顶棚突然坍塌,他推开战士,自己却被大火吞噬。查房时,我发现费长明的情况特别棘手。烧伤面积达到50%,其中深度烧伤占30%,加上吸入性损害,随时可能出现休克。更让人揪心的是,他在昏迷中总是念叨着:"对不起...我不该走...对不起..."通过他的连长,我们了解到费长明的故事。他从小父母双亡,是姑姑含辛茹苦把他抚养长大。1981年,刚满18岁的他执意要参军。姑姑拉着他的手说:"明子,你是我的命根子啊。"可他还是登上了那趟南去的列车。让人没想到的是,费长明在部队表现优秀。1983年,他破格提拔为班长,还立了两次三等功。原本今年秋天就要选拔去军校深造,谁知道发生了这场意外。医院很快成立了专门的治疗小组。我和另外两名护士轮流值班,每天要给他换三次药。那种揭开纱布时,血肉粘连的痛苦,光是看着就让人心疼。可费长明从不喊疼,只是在昏迷中偶尔流泪。第23天的半夜,病房突然拉响了警报。费长明出现严重感染,高烧不退。主任连夜赶来会诊,下了病危通知书。那一晚,我守在他身边,一遍遍擦拭他的汗水,给他降温。外面下起了大雨,雨点敲打着窗户。我轻声告诉他:"费长明同志,外面在下雨,你最喜欢的老槐树开花了,医院的广播在放《军港之夜》,你最爱听的歌..."也许是我的声音起了作用,他的体温慢慢降了下来。到了凌晨,他突然睁开了眼睛,艰难地说:"谢谢...你。"那一刻,我的泪水夺眶而出。康复的过程异常艰难。每次换药,我都能感受到他在强忍疼痛。可他从不抱怨,反而总是笑着说:"小事一桩,不碍事。"他告诉我,姑姑已经走了两年了。临终前,给他留了一封信:"明子,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,就是把你养大。你要好好的,别让姑姑在九泉之下担心。"三个月后,费长明康复出院。临走时,他郑重其事地敬了一个军礼:"穆护士,谢谢你。"1986年春节,我收到了一封信。费长明写道:"穆护士,我被评为'革命军人模范',还光荣入了党。这些荣誉,有你的一份功劳。"后来,我得知他被保送到军医大学学习,毕业后留在了部队医院。1992年,他已经是某部队医院的外科主任。2021年,我早已从护士长岗位退休。有一天,一位戴着口罩的老人来看我,取下口罩的那一刻,我认出了那张布满疤痕却依然刚毅的面容。"穆护士,我退休了,特意来看看您。"费长明笑着说,"这些年,我一直在努力,希望能像您当年救我一样,去救更多的战士。"三十多年过去了,那个雨夜仍历历在目。有人说,护理工作平凡琐碎,可正是这些平凡的坚守,让生命得以延续,让希望永不熄灭。那年的暴雨中,我们都在为生命接力。如今想来,这或许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光荣。
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相关内容
精彩推荐
热门点击
友情链接